腔骨龍

體型
| 高度 (m) | 1.3 |
|---|---|
| 體長 (m) | 3 |
| 重量 (kg) | 18 |
資料
| 壽命 | 45 - 89 |
|---|---|
| 恢復力 | 130 |
| 攻擊力 | 15 |
| 防禦力 | 8 |
| 飛鏢槍治療抗性 | 60 |
| 麻醉劑抗性 | 30 |
| 抗毒性 | 155 |
保全
| 安全等級 | 1 |
|---|---|
| 威脅 | 人类 |
| 恐龍傳送/召喚 | 否 |
環境需求
| 舒適度 | 50% , 70% , 90% | |
|---|---|---|
| 開放空間 (m2) | 2700 | 77% |
| 森林 (m2) | 550 | 16% |
| 水域 (m2) | 250 | 7% |
| 肉 (m2) | 2 | |
解鎖條件
通過在下列挖掘場出土化石,以解除鎖定:
| 挖掘場 | 地點 | 化石 | 需求 (後勤) | 耗時 | 費用 |
|---|---|---|---|---|---|
| 幽靈牧場 | 北美洲 ┗ 美國 ┗ 新墨西哥州 | ![]() x4 ![]() x3 ![]() x3 | 4 | 4分 | $340,000 |
基因合成
| 恐龍蛋 | 6 - 10 |
|---|---|
| 需求 (基因) | 4 |
| 科學家 (最大) | 3 |
| 耗時 | 40秒 |
| 費用 | $17,500 |
孵化
| 需求 (福利) | 4 |
|---|---|
| 科學家 (最大) | 3 |
| 耗時 | 2分 |
| 費用 | $35,000 |
遺傳基因組特性機率
| 基因改造 (最大) | 5 | |
|---|---|---|
| 食慾 | 25% | 食量不大 |
| 恢復力 | 25% | 易生病 |
| 社交性 | 25% | 喜愛交際 |
| 習性 | 6% | 溫和 |
| 夜行性 | 16% | 夜行性 |
| 易受驚嚇 | 25% | 易受驚嚇 |
疾病
| 免疫 | 藻類中毒 |
|---|---|
| 氨中毒 | |
| 禽痘 | |
| 禽流感 | |
| 羊齒植物中毒 | |
| 彎曲桿菌 | |
| 感冒 | |
| 肺炎 | |
| 感冒 (恢復中) | |
| 隱胞子蟲病 | |
| 大腸桿菌 | |
| 口蹄疫 | |
| 傷口感染 | |
| 毒漆藤中毒 | |
| 高鉀血症 | |
| 黴菌毒素 | |
| 狂犬病 | |
| 狂犬病 (惡化) | |
| 鉤蟲 | |
| 沙門氏桿菌 | |
| 絛蟲 | |
| 壁蝨 | |
| 結核病 | |
| 火山灰中毒 | |
| 易受感染 | 無 |
描述
腔骨龍這種小型獸腳亞目恐龍,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恐龍之一,可回溯到一億九千萬年至兩億兩千五百萬年前的三疊紀。牠的學名原意為「中空形體」,得名自其中空的腿骨,輕盈的骨架使其速度可達每小時 25 英里。腔骨龍是肉食恐龍,以尖牙與利爪捕食獵物。
發現
腔骨龍於 1881 年由業餘恐龍愛好者大衛·鮑德溫發現於新墨西哥州,但直到專家愛德華·德林克·科普研究後才於 1889 年正式命名。首批化石損毀嚴重,直到 1947 年在原發現地出土大量骨頭後,學界才對腔骨龍有透徹理解。
古生態學
腔骨龍化石的蹤跡遍布全世界,自北美洲至非洲南部與中國都有。牠與許多其他恐龍和爬蟲類在乾燥的環境共存,以小型鱷魚與昆蟲為食,同時也會啃食其他恐龍的屍體。





同住偏好
物種行為是從遊戲文件中提取,但不一定確保發生。物種的統治性、領地和遺傳基因組特性等多種因素一併決定了物種之間是否真的會打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