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馬加龍

體型
| 高度 (m) | 2.7 | 
|---|---|
| 體長 (m) | 9.5 | 
| 重量 (kg) | 2,900 | 
資料
| 壽命 | 55 - 110 | 
|---|---|
| 恢復力 | 130 | 
| 攻擊力 | 48 | 
| 防禦力 | 36 | 
| 飛鏢槍治療抗性 | 226 | 
| 麻醉劑抗性 | 100 | 
| 抗毒性 | 250 | 
保全
| 安全等級 | 2 | 
|---|---|
| 威脅 | 無 | 
| 恐龍傳送/召喚 | 是 | 
環境需求
| 舒適度 | 30% , 60% , 90% | |
|---|---|---|
| 森林 (m2) | 1838 | 65% | 
| 水域 (m2) | 75 | 3% | 
| 地面纖維 (m2) | 900 | 32% | 
解鎖條件
通過在下列挖掘場出土化石,以解除鎖定:
| 挖掘場 | 地點 | 化石 | 需求 (後勤) | 耗時 | 費用 | 
|---|---|---|---|---|---|
| 拉阿曼加地層 | 南美洲 ┗ 阿根廷 ┗ 薩帕拉 |  x4  x3  x1 | 6 | 2分 30秒 | $51,000 | 
基因合成
| 恐龍蛋 | 1 - 2 | 
|---|---|
| 需求 (基因) | 6 | 
| 科學家 (最大) | 3 | 
| 耗時 | 35秒 | 
| 費用 | $150,000 | 
孵化
| 需求 (福利) | 6 | 
|---|---|
| 科學家 (最大) | 3 | 
| 耗時 | 1分 45秒 | 
| 費用 | $300,000 | 
遺傳基因組特性機率
| 基因改造 (最大) | 4 | |
|---|---|---|
| 食慾 | 25% | 食量大 | 
| 寬容 | 25% | 寬容 | 
| 習性 | 9.5% | 溫和 | 
| 夜行性 | 2% | 夜行性 | 
| 防禦力 | 50% | 皮厚 | 
疾病
| 免疫 | 感冒 | 
|---|---|
| 易受感染 | 羊齒植物中毒 | 
描述
阿馬加龍的名字取自其發現地:阿根廷的拉阿曼加地層。牠是屬於叉龍科的植食恐龍,體重約 2.9 噸,身長約 9.5 公尺。牠擁有長頸部與尖牙,可吃下樹梢的堅韌植被,而頸部與背部的兩排長棘刺能幫助阿馬加龍抵禦掠食者,對這種聽力不佳且無法高速行動的恐龍而言,是極為重要的特徵。
發現
阿馬加龍首次發現於 1984 年,當時荷西·波拿巴帶領團隊從拉阿曼加地層的沉積岩中開挖出近趨完整的骨骼。儘管此後眾人試圖開挖更多這種恐龍的化石,波拿巴的發現依然是紀錄中僅有的阿馬加龍化石。
古生態學
阿馬加龍生活在距今一億兩千萬年至一億三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早期,與包括阿馬加巨龍、薩帕拉龍跟劍龍在內的其他蜥腳類恐龍共存。這種恐龍在南美洲的林地與溪地過著群居生活,會為了尋找食物定期遷徙。






同住偏好
物種行為是從遊戲文件中提取,但不一定確保發生。物種的統治性、領地和遺傳基因組特性等多種因素一併決定了物種之間是否真的會打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