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門溪龍

體型
| 高度 (m) | 6 |
|---|---|
| 體長 (m) | 26 |
| 重量 (kg) | 70,000 |
資料
| 壽命 | 65 - 101 |
|---|---|
| 恢復力 | 65 |
| 攻擊力 | 64 |
| 防禦力 | 0 |
| 飛鏢槍治療抗性 | 250 |
| 麻醉劑抗性 | 250 |
| 抗毒性 | 250 |
環境需求
| 舒適度臨界線 | 50% | |
|---|---|---|
| 草原 (m2) | 15400 | 38% |
| 森林 (m2) | 25400 | 62% |
| 偏好的古生植物 | 針葉樹 | |
| 樹蕨 | ||
| 銀杏 | ||
| 有害的古生植物 | 巴婆果 | |
| 苔蘚 | ||
| 木賊 | ||
解鎖條件
通過在下列挖掘場出土化石,以解除鎖定:
| 挖掘場 | 化石品質 | 化石數量 | 地點 | 耗時 | 費用 |
|---|---|---|---|---|---|
| 自流井組地層 | ★ | 3 | 亞洲 | 中國 | 大山鋪 | 2分 | $105,000 |
| ★★ | 10 | ||||
| ★★★ | 7 |
孵化
| 耗時 | 9分 - 10分 |
|---|---|
| 費用 | 891,000 |
疾病
| 免疫 | 感冒 |
|---|---|
| 易受感染 | 羊齒植物中毒 |
描述
馬門溪龍 (Mamenchisaurus) 是以極長頸部著稱的大型蜥腳類恐龍,棲息於現今的中國。牠的學名意思是“馬門溪蜥蜴”,因為化石發現地是馬門溪。馬門溪龍擁有巨大的鍋鏟形牙齒,這表示牠們能咀嚼植物纖維,不必倚賴胃石。
發現
一具不完整的馬門溪龍骨骼化石在 1952 年中國宜賓市的宜塘公路建地出土,後續又發現更多的種。
古生態學
大山鋪組地層古時是茂盛的森林,附近很可能還有湖泊和河流等水源供應。此地出土的各種化石包括水生生物和多種蜥腳類,顯示這裡是一個相當多元的生態系。



同住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