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齒龍

體型
| 高度 (m) | 4 | 
|---|---|
| 體長 (m) | 14 | 
| 重量 (kg) | 4,400 | 
資料
| 壽命 | 50 - 66 | 
|---|---|
| 恢復力 | 32 | 
| 攻擊力 | 102 | 
| 防禦力 | 35 | 
| 飛鏢槍治療抗性 | 158 | 
| 麻醉劑抗性 | 158 | 
| 抗毒性 | 158 | 
環境需求
| 舒適度臨界線 | 85% | |
|---|---|---|
| 草原 (m2) | 19000 | 75% | 
| 森林 (m2) | 6500 | 25% | 
解鎖條件
通過在下列挖掘場出土化石,以解除鎖定:
| 挖掘場 | 化石品質 | 化石數量 | 地點 | 耗時 | 費用 | 
|---|---|---|---|---|---|
| 卡瑪卡瑪地層 | ★ | 1 | 非洲 | 摩洛哥 | 拉希迪耶 | 2分 | $105,000 | 
| ★★ | 5 | ||||
| ★★★ | 3 | 
孵化
| 耗時 | 5分 40秒 - 6分 20秒 | 
|---|---|
| 費用 | 1,750,000 | 
疾病
| 免疫 | 羊齒植物中毒 | 
|---|---|
| 易受感染 | 彎曲桿菌 | 
描述
這一屬恐龍的主要特徵是巨大的嘴部和長而鋸齒狀的牙齒。鯊齒龍的英文名字取自鯊魚的噬人鯊屬,大白鯊也是這個屬的成員,這個名字的英文意思是“鋸齒狀的牙齒”。
發現
第一個化石最初是在 1914 年於埃及的巴哈利亞地層出土,然後在 1924 年又有兩顆牙齒在阿爾及利亞的大陸分隔帶出土。然而要等到 1931 年,古生物學家恩斯特·斯特莫根據牙齒獨特的鋸齒形狀,將這兩個發現連在一起之後,才正式確認鯊齒龍這個物種。
古生態學
根據化石出土的地點來判斷,鯊齒龍可能是生活在海岸邊的濕地以及沼澤紅樹林。









同住偏好